《三峡大学学报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浅析“猿鸣三声泪沾裳”

 
来源:三峡大学学报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1
 

郦道元的《三峡》在中学语文教材与教学中,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文章将三峡的山水与四季描摹得错落有致。其中结尾一句“猿鸣三声泪沾裳”,短短七字,却道出了莫名的心酸悲凉。该句言简意赅,大有文章可做,大有深情可感。

问题一:“泪沾裳”的“裳”字到底读音为何?问题二:是何人在听到三峡猿鸣后泫然泣下呢?可以说,只有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阐释和讲解,才能对《三峡》一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,由表及里地从山河风光深入到内心之情。

是“cháng”还是“shang”

郦道元在《三峡》结尾处所引用的渔歌,其实是南北朝的民歌《巴东三峡歌》:

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

巴东三峡猿鸣悲,猿鸣三声泪沾衣。

按照“裳”字读音变化发展来看,北魏时期的“裳”就应该念成“cháng”音。《说文解字注》中对于“裳”的解释是:“常或从衣。”(形声。从衣,尚声。本义:下衣)在古代汉语中,“裳”原写作“常”,“裳”历来只有阳平“cháng”的读音,表示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裙子,男女都穿。后来在汉语的历时发展中,“裳”才慢慢演变出了轻声“shang”,代指“衣裳”“衣服”。

古代服饰中的“衣”特指上身衣衫,“裳”特指下身的裙子。成语“颠倒衣裳”,形容匆忙之间扰乱了顺序。综上可见,“衣”与“裳”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着明显的区分,二者不可混为一谈。原民歌中下一句就是“泪沾衣”,如果上一句中“裳”作“shang”音,泛指衣服,岂不是上下两句重复?

汉字的古今音之辩,向来已久。现今有许多古音早已遗失或是失去了日常使用价值,但这不代表要摒弃所有古音。以本文“裳cháng”音为例,一来“裳”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“cháng”音,比如“霓裳”;二来“泪沾裳cháng”会使文本情绪更丰富。有人认为,人在落泪时沾湿的应该是上衣部分,眼泪沾湿下身裙子,就显得不合常识。如果以这样理性求真的角度去看待文学作品,那语文课的重心就偏移了。

语文教学需要鼓励和保护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,帮他们建构审美体验。如果我们囿于道德美丑与科学真伪的圈子去看待文学,则会无法触及它深层的艺术之美趣与意蕴。作为语文老师,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发挥联想,去想象“泪沾裳”的情景,体悟情感。

“泪沾裳cháng”其实是主人公任凭眼泪落下,或是主人公还没反应过来,眼泪便已打湿了下身的裙子。等到下一句“泪沾衣”,他才拭去眼泪,悲从中来。从“裳”到“衣”,就有了清晰的情绪递进。如果是“泪沾裳shang”,则原歌谣上下两句都是“打湿了衣服”,重复之下失去层次感与美感。

此外,从民谣诗歌的形式与音韵角度去看,“cháng”与“shang”虽然都与前者“巫峡长”的“长”押了ang 韵,但是阳平“cháng”在朗读中显然比轻声“shang”的音调更加悠长,与三峡山高水长的地理特点与环境风貌相吻合。秋日猿鸣是此起彼伏地回荡在山谷之中。渔民的歌声也应是长调收尾,与那猿鸣声相契合,同时巫峡的狭长还可能带来重重的回音。猿鸣、歌声、回音,三重长调混合,构成了三峡秋日里最动人心魄的乐章,才可能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。

何人泪沾裳

文言文讲究的是语言的极端精炼与简洁。在古文教学中,老师不仅要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讲明白,更要去带领学生去挖掘被作者隐去的内容。那些“潜台词”同样是破译文学艺术的关键钥匙之一。

故渔者歌曰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

如果老师按照字面意思,走马观花讲解此句,绝大部分学生会定势思维地认为落泪的是“渔者”——这个唯一出现的人物。

古时的三峡地区的渔民生活非常艰辛。当他们听到悲凉的猿鸣之声时,不禁落泪,的确合乎情理。但是,落泪之人如果仅限于渔民,则是将此文狭隘化了。

“古人进入四川,只有翻越川北剑门关和乘船过三峡两种主要方式。其中,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进出巴蜀的门户。”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,乘船过三峡不像现在般轻松惬意,三峡主要依靠的就是三峡纤道与纤夫。

“古代三峡交通全靠水路舟往来,水急滩多,上行船需人力拉纤助航。上滩时,需数十人甚至上百人‘绞滩’。纤夫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,需能匐前行,进寸退尺,稍有不慎,便船毁人亡。”

渔者之悲,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的贫苦,更源自千百年来在三峡上演的死生离别。心酸那些背井离乡的羁旅之客,悲叹那些出卖体力与生命的底层纤夫,哀叹那些被急湍吞没、无法归家的人儿。

“泪沾裳”的不仅是渔夫,还有纤夫。眼泪中是生活的不易,也可能是亲友离世的悲痛。

“泪沾裳”的也是漂泊在外、途径三峡的异乡客。他们可能是被流放至蜀地的贬谪之人,张玉娘在《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》中写道:“鸟道萦纡入剑门,谪居惟汝独断恩。”

“泪沾裳”的也可能是远行至此的游子,眼泪中是思乡怀人的伤感。崔翘《送友人使夷陵》:“猿鸣三峡里,行客旧沾裳。”

因此,“猿鸣三声泪沾裳”牵动的人心是多样的,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化常识,我们可以剖析出被作者隐去的各式人物,可以分析出落泪的种种原因,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句南北朝民歌的深刻意蕴。


文章来源:三峡大学学报 网址: http://sanxiadaxuexuebao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42696.shtml


上一篇: 一座江边村落的“复活” ——“三峡第一村”
下一篇: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三峡大学学报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